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上海沃中氣動薄膜調節閥介紹
點擊次數:161 發布時間:2012-8-4
上海沃中閥門制造有限公司具備高水平的研發、制造、檢測、試驗能力及健全嚴謹的科學管理體制,產品結構合理,制作工藝*、規格齊全、質量可靠、廣泛應用于石油,石化、化工、天然氣、冶金、電力、制藥、建筑,城建、污水處理、供熱、造紙等行業,并致力于開拓市場,產品遠銷歐盟、美國、俄羅斯、,中東、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深得廣泛贊譽和信賴。
氣動薄膜調節閥的發展自20世紀初始至今已有八十年的歷史,先后產生了十個大類的調節閥產品,自力式閥和定位器等,調節閥和控制閥的發展歷程如下: 20年代:原始的穩定壓力用的調節閥問世。 30年代:以“V”型缺口的雙座閥和單座閥為代表產品V型調節球閥問世。 40年代:出現定位器,調節閥新品種進一步產生,出現隔膜閥、角型閥、蝶閥、球閥等。 50年代:球閥得到較大的推廣使用,三通閥代替兩臺單座閥投入系統。 60年代:在國內對上述產品進行了系列化的改進設計和標準化、規范化后,國內才才有了完整系列產品。現在我們還在大量使用的單座閥、雙座閥、角型閥、三通閥、隔膜閥、蝶閥、球閥七種產品仍然是六十年代水平的產品。這時,國外開始推出了第八種結構調節閥——套筒閥。 70年代:又一種新結構的產品——偏心旋轉閥問世(第九大類結構的調節閥品種)。這一時期套筒閥在國外被廣泛應用。70年代末,國內聯合設計了套筒閥,使中國有了自己的套筒閥產品系列。 80年代:改革開放期間,中國成功引進了石化裝置和調節閥技術,使套筒閥、偏心旋轉閥得到了推廣使用,尤其是套筒閥,大有取代單、雙座閥之勢,其使用越來越廣。80年代末,調節閥又一重大進展是日本的Cv3000和精小型調節閥,它們在結構方面,將單彈簧的氣動薄膜執行機構改為多彈簧式薄膜執行機構,閥的結構只是改進,不是改變。它的突出特點是使調節閥的重量和高度下降30%,流量系數提高30%。 90年代:90年代的調節閥重點是在可靠性、特殊疑難產品的攻關、改進、提高上。到了90年代末,由華林公司推出了第十種結構的產品——全功能超輕型閥。它突出的特點是在可靠性上、功能上和重量上的突破。功能上的突破——*具備全功能的產品,故此,可由一種產品代替眾多功能上不齊全的產品,使選型簡化、使用簡化、品種簡化;在重量上的突破——比主導產品單座閥、雙座閥、套筒閥輕70~80%,比精小型閥還輕40~50%;可靠性的突破——解決了傳統調節閥等各種不可靠性因素,如密封的可靠性、定位的可靠性、動作的可靠性等。該產品的問世,使中國的調節閥技術和應用水平達到了九十年代末*水平;它是對調節閥的重大突破;尤其是電子式全功能超輕型閥,必將成為下世紀調節閥的主流。 調節閥結構組成 調節閥通常由電動執行機構或氣動執行機構與閥體兩部分共同組成。直行程主要有直通單座式和直通雙座式兩種,后者具有流通能力大、不平衡辦小和操作穩定的特點,所以通常特別適用于大流量、高壓降和泄漏少的場合。角行程主要有:V型電動調節球閥、氣動薄膜切斷閥,偏心蝶閥等。 調節閥種類 按用途和作用、主要參數、壓力、介質工作溫度、特殊用途(即特殊、閥)、驅動能源、結構等方式進行了分類,其中zui常用的分類法是按結構將調節閥分為九個大類,6種為直行程,3種為角行程。
電動單座調節閥 /mlist354-1
電動雙座調節閥 /mlist355-1
電動三通調節閥 /mlist356-1
電動套筒調節閥 /mlist357-1
電動多級降壓調節閥 /mlist358-1
電動二通調節閥 /mlist359-1
氣動調節閥 /qdtiaojiefa/list-1
氣動單座調節閥 /mlist361-1
氣動雙座調節閥 /mlist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