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國家治理的深刻革命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2014-11-06]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我黨歷**次專題研究和部署法治建設的*全會,通過了我黨歷**個關于加強法治建設的專門決定《中共*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對于落實全面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支持擁護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zui關鍵的是保證政治方向正確。與西方法治道路不同,我國的法治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黨和法治的關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核心問題。黨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zui本質特征,黨的*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黨的*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在我國,法律是對全體公民的要求,包含所有人在內,都需要遵守法律規定。黨是肩負神圣使命的政治組織,黨員是有著特色政治職責的公民。同時,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都是黨治國理政、管黨治黨的重器。國家法律是對全體公民要求的底線,而黨規黨紀是對黨員行為的更高要求和規范,嚴于國家法律對普通公民的要求。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具體目標是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法治國家是長遠目標,是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進程,使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法治化。
法治社會是培育社會的法治精神,將全體公民對法律的敬畏心和對規矩的本分心沉淀成全社會的共同認識。法治政府是zui重要目標,規范和限制各級政府手中的權力,明晰政府職能,權責法定,減少政治手段在市場經濟中的影響,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資分開、政社分開。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抓手。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為了實現這一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做了頂層設計。
為了貫徹落實好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總部署和總要求,必須讓各級改革主體在法治的軌道里運行。發揮法律的積極作用,規范和理順改革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運用法律將改革已經取得的成果固定下來,將改革經驗進行普遍推廣;在改革中注重法律因素,在重大改革中做到有法有據;將黨的大政方針和政府的法律規定結合起來,保障國家戰略的實現。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過去30多年,在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社會上也出現了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矛盾和沖突尖銳。
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體系化是我們黨和國家解決復雜社會問題的重要途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在全社會形成敬法、遵法、守法的氛圍,不斷提高各個社會主體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參與社會和國家治理的水平。堅持形成政府辦事依法、公民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全體公民的遵法、守法、用法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途徑。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動反*由破到立、由治標到治本轉折。依法治國可以說是反腐的重要工具,它規定和規范公共權力,并對這種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由于*以來形成的固有利益格局尚未*打破,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上的漏洞尚未全面補牢,反*越來越受到來自體制機制的束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法律與制度建設,在強化“不敢腐”氛圍的基礎上,逐步實現“不能腐”“不想腐”。
依法治國與依法反腐是相連貫的問題,依法反腐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法律制度進行縝密、具體、嚴格的頂層設計,為權力編織一只制度的“鐵籠子”,逐漸形成不能腐的制度體系。嚴格的*機關、有效的司法體制及專業的法官和檢察官隊伍有助于促進社會公平和公正,減少*,提高市場效率。
zui后,“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也在于實施。堅持在黨的*下,各級政府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嚴格*責任,全體公民守法誠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落實深化改革。(作者周衍冰,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部講師。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